發展AI須眺望法規走向 越強大科技越要求負責任

2023/5/31 howie su

生成式人工智慧在近期刮起一股炫風,微軟的Copilot AI讓許多企業的營運流程走向真正智慧化,而新推出的ChatGPT 4也讓人工智慧在推理、文字處理、圖片處理,乃至角色扮演上帶來更高的效益。然而,這樣的大規模平民化也延伸出「數據壟斷」的問題。

然而,這樣的大規模平民化也延伸出「數據壟斷」的問題,2023年3月25日,微軟發布若競爭對手試圖使用Bing的數據來壯大自己的聊天機器人,公司將切斷數據源,此舉除了威脅主要競爭對手,如Google以外,更可能扼殺新創或中小型業者的生存。

世界經濟論壇指出,人工智慧是當今推動企業業務增長最關鍵的技術趨勢,截至到2030年,人工智慧預期將為全球GDP帶來15.7兆美元的成長——該數字超過中國和印度目前GDP總和。當然,能力越大,責任越大,人工智慧帶來重大變革同時,風險也隨之而來。 演算法可能會存有偏見或是錯誤的決策,加深人與機器間的不信任,正因對於人工智慧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感到危機,許多企業與政府已經開始致力於「負責任的人工智慧」的擬定,這在生成式人工智慧成為產業愛用的技術後更加明顯,許多國家正在思考要如何讓技術推動企業進步同時又避免濫用。

隨著人工智慧使用的增加,未來將看到大量新法規湧入,以解決技術的潛在負面影響,但目前狀況清楚地指出,歐盟人工智慧法案被認為是組織確保合規性之最關鍵的法規,被廣泛認為是全球實施負責任人工智慧的基準。

人工智慧如同企業財報一樣,或許會需要第三方機構進行審計(稽核),來確保是否符合法規與企業政策,所謂的人工智慧審計,指的是「確保在人工智慧專案的生命週期內盡量減少或不發生意外,同時讓組織全面明瞭負責任人工智慧的原則,例如團隊在應用程式的設計、實施和維護過程等面向中」。通常在進行相關查核時,世界經濟論壇指出,企業應注意到下述五大面向,以確保技術的可信任程度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netadmin.com.tw/netadmin/zh-tw/trend/2E135DDE17B24C2096A486CA29A2105A?type=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