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okla Research以美國電信服務測試,蘋果自製Apple C1晶片的5G連網能力在特定情況有更好表現

隨著蘋果正式在2024年2月底推出iPhone 16e,這款新機型首次搭載了Apple C1蘋果自製的5G連網數據晶片,此舉象徵著蘋果從過去依賴高通(Qualcomm)晶片的局面邁出重要一步。此篇文章深入解析Ookla Research對Apple C1的實測結果,從美國三大電信業者的網路環境下觀察其實際表現,並從上下傳速度、毫米波支援與不同頻段的連接能力進行比較,揭示蘋果在5G晶片自製之路上的初步成效與未來挑戰。

本文指出,知名網速測試平台Ookla Research透過AT&T、Verizon與T-Mobile等美國主流電信業者,針對搭載Apple C1的iPhone 16e與搭載Qualcomm晶片的iPhone16進行實際測試。結果顯示Apple C1在某些情境下的下載與上傳表現甚至優於Qualcomm晶片,顯示其已有基礎競爭力。

具體來說,在AT&T與Verizon網路環境下,iPhone 16e的下載速度優於iPhone 16,尤其在低速網路區段的表現明顯更穩定。例如在T-Mobile網路中,iPhone 16e的下載速度為57.34Mbps,相比iPhone 16僅27.27Mbps的平均表現幾乎翻倍。然而,在高速度條件下(例如下載前10%使用者的速度),iPhone 16仍以最高889.83Mbps的表現領先iPhone 16e的627.01Mbps。

Apple C1雖為蘋果首款5G晶片,但目前尚未支援毫米波(mmWave)頻段,這也是其在峰值下載速度上無法與Qualcomm晶片相比的主要原因。本文指出,iPhone 16e僅支援6GHz以下的頻段(sub-6GHz),在僅有sub-6GHz可用的網路環境中,C1晶片反而有更穩定的效能輸出,但若使用者處於毫米波涵蓋區域,則Qualcomm 晶片仍具明顯優勢。這也說明了為何iPhone 16e在下載速度前90%的用戶中略為劣勢,但在後段10%的低速區間中卻具優勢,反映出其設計更適合中低速網路環境。

相較於下載速度的競爭差異,在上傳速度的表現上,iPhone 16e明顯勝出。此篇文章特別指出,在AT&T與Verizon 的實測中,Apple C1的上傳速度不僅穩定,更全面超越Qualcomm晶片,尤其在需要回傳資料、雲端備份、視訊串流等場景中具備實用價值。這項表現也顯示Apple C1在5G uplink訊號處理方面的調校具備一定技術實力,亦可能成為其日後產品線差異化的重要特色。


在這篇文章最後指出,Apple C1為蘋果於2019年收購Intel手機晶片業務後的首款自研5G晶片產品,其技術表現雖未全面超越Qualcomm,但在特定應用情境中已有突出的競爭力。目前市場仍關注蘋果是否會於今年秋季的iPhone17系列中全面導入Apple C1晶片,或是僅限於部分機型。這將取決於iPhone16e在實際使用者體驗與市場回饋中的評價,同時也觀察 Apple能否進一步克服毫米波支援、能效表現等關鍵瓶頸。

總結,Apple C1雖然是蘋果首度自製5G晶片,但從Ookla的實測結果來看,已展現出不俗的表現。此篇文章指出,雖然C1仍不具備毫米波支援、整體峰值效能略遜,但在sub-6GHz頻段、上傳速度與穩定性表現方面已具有實際競爭力,展現蘋果在晶片自主發展上的技術厚度。

未來Apple C1的成功與否,將取決於蘋果是否能在下一代晶片中補足不足之處,並在產品線中找到更具策略價值的導入方式。對蘋果而言,C1只是開始,而真正的關鍵,是如何讓5G自主晶片成為整體生態的一部分。

閱讀完整文章 : https://mashdigi.com/ookla-research-tested-the-5g-connectivity-of-apples-self-made-apple-c1-chip-using-us-telecommunications-services-and-found-that-it-performed-better-in-certain-situations/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