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/ Wiz 320億美元收購案通過美國政府反托拉斯審查

此篇文章以Google斥資320億美元收購資安新創公司Wiz的重大交易為核心,帶領讀者了解這項震撼全球科技與資安產業的併購案全貌。文章首先點出,這樁交易在美國司法部完成反托拉斯審查後,正式跨越關鍵門檻,意味著Google歷來規模最大的併購案進一步邁向成局。Wiz執行長Assaf Rappaport在《華爾街日報》的公開活動中親自證實審查結果,並形容這是收購進程的一個重要里程碑。文章藉由這項發展,讓讀者重新審視雲端資安市場的權力版圖,也點出了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在AI與雲端時代加速佈局資安能力,以應對企業數據防護需求的急速擴張。

接著,文章回溯整起交易的來龍去脈——Google早在2024年7月便向提供雲端安全漏洞分析服務的Wiz提出以230億美元收購的初步提案,然而當時遭對方拒絕,原因在於Wiz傾向朝上市(IPO)方向發展。不過隨著市場環境與投資氣氛變化,Google在2025年3月再度出手,以高達320億美元的條件重啟談判,終於促成協議。文章指出,該交易隨即引起美國政府的競爭與反托拉斯審查,並於6月正式由司法部展開調查,如今順利通過,意味著Google收購之路已掃除最主要的監管障礙。文章也提到,Google仍須通過其他監管機關的核准,預估若進度順利,整起收購案將能於2026年底前完成,屆時Wiz將隸屬於Google Cloud 部門,進一步壯大其雲端安全防護能力。

最後,文章將此併購案放入更宏觀的產業脈絡中加以比較。此篇文章分析,320億美元的金額不僅大幅超越Google過去2011年以125億美元收購Motorola Mobility的紀錄,也締造近年資安產業收購的新高點。文中點舉其他近年大型併購案作為對照,包括Palo Alto於同年7月以250億美元收購身份安全公司CyberArk、思科於2024年斥資280億美元買下資料分析公司Splunk,以及2021年私募基金Thoma Bravo以123億美元收購電子郵件安全平台Proofpoint等。透過這些數字與案例,引導讀者理解此舉不僅意味Google在雲端安全領域的雄心,也象徵全球科技巨頭正加速強化資安佈局,迎向資料主導的新時代。整體而言,此篇文章不只是報導一樁收購案的進展,更在脈絡化的分析中呈現科技產業動態的深層變化,對於關心資安市場、雲端戰略或科技經濟競爭格局的讀者而言,皆是極具價值的導讀。

閱讀完整文章: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72140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