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端技術大演進,AI 早已不是大企業專屬遊戲!—專訪 Google Cloud 台灣技術副總林書平

若把人工智慧(AI)與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比喻為推進企業營收成長的火箭,那麼數據(data)就是它的燃料。——Google Cloud 台灣技術副總林書平(Harry Lin)

COVID-19 疫情加速了全球企業數位轉型的進程,無論是小型、中型、大型企業,都更加依賴蒐集龐大數據。對外,企業主希望依此獲得商業洞察、增加市場競爭力;對內,則是希望優化工作流程、產品品質等,降低成本。

根據 Gartner 的預測,高達 85% 企業會在 2025 年前變成雲端優先(Cloud first)公司,企業能否在快速變遷的時代存活並致勝,與雲端戰略密早已不可分。

「企業如果沒有大數據(big data)很難做到 AI 或機器學習。隨著過去十幾年雲端技術、資訊科技的演進,現在企業已經能藉助各式雲端工具與服務蒐集、處理非常龐大的數據(data),協助企業以 AI 面對更快速多變的市場。」林書平指出。

雲端技術的演進,不但改變了企業的思維,更翻轉了市場的面貌。

林書平指出,雲端的規模擴展彈性,讓企業得以處理的資料規模達到數千 PB(Petabyte),因此更需要好的雲端架構(framework),「過去企業可能會因為考量到成本、效能,放棄某些資料的蒐集與處理,隨著雲端技術的演進,現在企業什麼資料都可以蒐集了,且放眼過去,到處都是不同且有用的數據。

林書平以疫情期間爆發成長的電商如何蒐集數據為例,「例如消費者打開一個網站,點了哪個連結、做了什麼移動、最後購買了什麼商品?透過這些蒐集到雲端的數據,便能了解他的嗜好興趣等,特別是電商非常需要對客群做『分類』,才知道怎麼精準行銷,AI、機器學習就可以輕易做到這件事情,協助電商做商務判斷與決策。」

藍立晴2022-07-27

資料來源:https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22/07/27/google-cloud-harry-lin-interview/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