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28 19:48 經濟日報/ 記者吳馥馨
台灣的平民美食種類繁多,「滷肉飯」絕對排名在榜首。提到滷肉飯,直接讓人聯想到「鬍鬚張」。本周『數位轉型學院』院長詹文男,訪問的嘉賓就是鬍鬚張董事長張世杰。
「鬍鬚張」創立於1960年代,可以說是台灣人從小到大的生活美食。創辦人張炎泉先生在民生西路雙連市場對面賣魯肉飯,由於味道好、口味佳、真材實料,好口碑帶來了極佳的生意。張炎泉先生長期忙碌,平均一天只睡三至四小時,忙得連鬍鬚都沒空整理。客人來吃飯都叫他「鬍鬚ㄟ」,有天有客人要發喜帖給他,問他貴姓,才知道他姓張,從此大家都稱他「鬍鬚張」,「鬍鬚張」從此成為滷肉飯的關鍵字。
張世杰表示,「鬍鬚張」的經營從他爸爸開始就非常重視顧客的意見。他們秉持慎選食材、用心烹調的宗旨,一路以來不斷的研究、改進,才能永續的經營到現在。他舉例他哥哥張永昌,因為常常要推攤子,因此非常的瘦,差點不能去當兵。為了當兵,於是故意吃胖才合格,在軍隊生活規律,退役的時候果然有變胖,回來推攤子後又瘦了,於是悟出「移動的盆栽長不大」的概念。因此決定把攤子固定,選擇在寧夏路落腳,成為「鬍鬚張」的創始店和美食總部。
張永昌當兵回來後就一直跟著父親擺攤,攤位進駐到店面後,1988年登記成立公司,張永昌到處去進修,並且和弟弟張世杰開始導入人事、會計、餐管、開發票……等等制度,在僅有一家店的情況下聘請顧問,設立教育中心,為將來擴展分店做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