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唾手可得的果實已消失⋯Google執行長為何認為「生成式AI未來的路更崎嶇」?


2024-12-10 | AI與大數據

Google 執行長皮蔡(Sundar Pichai)在近日的《紐約時報》DealBook峰會上表示,生成式人工智慧(AI)到了2025年,不太可能帶來顛覆性的變革,至少不會超過目前所見的變化。

他進一步指出,AI行業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較為緩慢的階段,未來要想再度出現革命性突破,將需要更多的深層技術突破。

皮蔡指出,隨著多家科技巨頭推出競爭性的生成式AI模型,市場的競爭格局已經逐漸明朗。目前像OpenAI的ChatGPT、Google的Gemini以及Meta的Llama等語言模型,將繼續穩步進行改進,尤其在推理能力和序列完成的可靠性方面會有所提升。然而,這些增長將是漸進式的,而不會帶來像過去兩年那樣的「技術爆炸」。

他也說: 「唾手可得的果實已經被摘下,未來的路會更加崎嶇。要想達到下一階段,必須依賴更深層的突破。」 儘管如此,皮蔡仍然對AI未來在商業應用方面的潛力充滿信心,並預見AI在提升企業效率和創造商業價值方面,會逐漸發揮重要作用。

皮蔡預期:全球數百萬人可從事程式設計

儘管目前AI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獲利,皮蔡強調,AI技術的發展將推動企業在多領域的創新,並助力未來職業市場的變革。他指出,AI領域的一些職業,例如AI訓練師和提示工程師,薪資水準已經較為可觀。據ZipRecruiter的數據, AI訓練師的年薪平均超過64,000美元(約新台幣207萬元),而提示工程師的年薪則超過11萬美元(約新台幣357萬元)。

皮蔡還表示,隨著AI技術的普及,程式設計將成為更多人能夠接觸的職業。未來,程式設計不再僅僅是少數高學歷人群的專屬,而是將成為全球數百萬人可從事的職業之一,這一點對於提升大眾的職業技能和經濟機會至關重要。

AI發展碰壁?奧特曼發文指「並沒有」

不同的業界領袖對AI的未來持有不同的觀點,有的人贊同皮蔡,有的則不。

微軟執行長納德拉(Satya Nadella)表示,技術發展並非線性增長,可能會經歷長期的平緩後再度爆發。他在2024年10月的Fast Company創新大會上提到:「工業革命經歷了70年的平緩期,然後才迎來了爆發式增長,技術發展永遠不會是線性的。」

然而,OpenAI執行長奧特曼(Sam Altman)卻有不同觀點,他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,指AI發展「沒有限制」(there is no wall),暗指AI技術仍處於不斷創新的階段。

資料來源: 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81647/google-sundar-pichai-2024-ai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