蘋果AI大危機!生成式「LLM Siri」最遲2027年iOS 20才發布,何時迎來真換機潮?

2025-03-03 | AI與大數據

隨著生成式AI(Generative AI)技術的快速發展,蘋果(Apple)在AI領域的進展卻顯得緩慢,甚至落後於競爭對手。此篇文章深入剖析蘋果在AI競爭中的困境,包括Siri的技術瓶頸、Apple Intelligence功能的使用率低迷,以及與競爭對手(如Amazon Alexa+)的落差,並揭露蘋果內部AI發展的關鍵挑戰。本文引用《彭博社》科技記者Mark Gurman的報導,指出Amazon 近期推出的Alexa+進一步突顯蘋果在AI領域的技術落差。

Alexa+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(LLM),能夠進行更自然、流暢的對話,理解上下文並保持連貫性,能記住用戶偏好,例如家庭成員的飲食習慣、重要日期,並提供個性化建議,具備「多輪對話」功能,用戶不需重複喚醒詞(如「Hey Alexa」),即可持續交談並處理複雜請求,如安排行程、發送邀請等,可設定智慧家庭自動化,例如在特定時間自動開燈、播放音樂或調整溫度。相比之下,蘋果的Siri仍然停留在傳統語音助手的運作模式,無法提供真正的對話式AI互動,無論在語言理解能力或智慧家居整合度上,都明顯落後。

即使蘋果試圖推動Apple Intelligence來縮短AI技術差距,本文章指出,內部數據顯示該功能的實際使用率極低,幾乎無法成為用戶購買iPhone的關鍵誘因。蘋果自2024年10月起,陸續推出AI相關功能,包括:寫作工具(AI 輔助文本撰寫)、語音信箱轉錄、Genmoji(AI自訂生成表情符號)、Image Playground(AI照片生成與創意卡通化)、電子郵件自動分類、通知增強功能,然而Gurman指出,這些功能多數僅屬於「錦上添花」,部分甚至毫無實際用途。即使蘋果嘗試整合OpenAI的ChatGPT,但體驗仍不如Amazon Alexa+、Google Gemini,甚至微軟Copilot。

尤其Visual Intelligence(影像辨識)功能,僅提供Google Lens的基礎版本,在資訊檢索與影像分析方面遠不及競爭對手。此外蘋果的通知摘要功能因錯誤推送突發新聞警報,導致部分應用程式停用,進一步影響AI服務的可用性。最嚴重的是Gurman指出:「Apple Intelligence無法真正成為消費者升iPhone的理由,即使蘋果投入大量行銷資源,仍難以改變其市場吸引力有限的現實。

蘋果的AI發展不僅受限於現有技術,甚至可能要等到2027年才能推出真正現代化的對話式Siri。除了技術落後外,蘋果在AI功能的語言支援策略上,也讓台灣用戶感到失望,因為繁體中文並未列入首波支援範圍,意味著台灣用戶仍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使用Apple Intelligence功能。這一決策也反映出蘋果在全球市場的AI佈局,仍以特定地區為優先,未能滿足所有市場的需求。

本文綜合各方觀點,顯示蘋果在AI競爭中的落後狀態,不管在技術層面、市場反應、未來規劃、語言支援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,蘋果若無法在短期內提升AI競爭力,未來恐將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,甚至影響iPhone與其他產品的銷售表現。

閱讀完整文章: https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82481/apple-ai-crisis-2025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