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產業如何發展智慧製造?四大重點一次看

製造業面臨的產業問題?
內部壓力:高度倚重勞力,少子化問題逐年擴大,不利產業發展

出口產品仍是勞力密集產業,其中以機械金屬加工、紡織、電子產品生產等製造鏈工序最耗費人力、耗時間最多,約占50~70%人力、30~40%時間、65%成本,且出錯率最高、效率最差。

國內中小企業多,缺乏引入數位科技的資金與知識,少子化及高齡化將使傳統作業人力招募日趨困難,作業品質與生存空間將更為不利。

外部壓力:國際方案已趨成熟,國內技術水準亟待追趕

國際大廠提出智慧解決方案已成趨勢,如徵軟、洛克威爾、西門子、三菱、Fanuc、Amazon等。且紛從工業物聯網著手,加速滿足智慧製造之需求,達成正確、省人、省力、快速製造出貨的目標,以為製造業決勝關鍵。國內卻仍多停留在大量人工作業,缺乏技術實證環境。

台灣產業之商業服務體系,若要提高競爭力,生產製造相關活動勢必走向數位化與自動化。若國內無整合性因應方案,未來僅能使用外來方案,不僅難以發揮特有競爭優勢,同時亦會缺乏創造整廠方案輸出機會。

什麼是智慧製造?
智慧製造是根基於精密機械,結合各類智慧技術,例如人工智慧(A)、物聯網大數據(B)、雲端運算(C)、機器人及高速網路集合在一起,來滿足智慧裝備與系統的需求;因此,智慧製造落實訴求是在工廠環境中,生產應用,以提高技術層次或降低生產成本,進而提升現代工廠的競爭力。

2021/12/24 AIdea 人工智慧共創平台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