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「AI 跨域創新,智慧驅動未來」的策展主軸下,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(Taiwan Innotech Expo, TIE) 於 10 月 16 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。此篇文章以全景式視角,帶領讀者深入了解本屆展會如何透過 AI、半導體與能源科技,打造臺灣產業升級與國際鏈結的新典範。
文章首先指出,本屆 TIE 匯聚 439 家國內廠商與 19 國 93 家國際機構,總計展出超過 1,100 件技術成果。包含 3M、富士通、軟銀、台達電等國際品牌皆共襄盛舉,同時也邀請 Origin Ventures 等 30 家跨國創投與技術服務機構 進駐,展現臺灣科研與產業能量的全球競爭力。在展會規劃上,創新經濟館、未來科技館、智慧永續館 三大主題館為亮點。文章特別提到,本屆聚焦 AI 的跨領域應用與沉浸體驗設計,現場除了導入 AI 導覽系統與互動遊戲,更結合量子科技科普展演,讓參觀者能以「體驗式學習」的方式感受科技發展脈動。論壇活動同樣是重頭戲。展會期間舉辦逾 40 場論壇與技術發表會,議題橫跨半導體、AI、量子科技、智慧醫療與永續發展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10 月 17 日登場的 「AI Everyday:看見台灣產業的下一步」論壇,以生成式 AI、智慧安防、裸視 3D 與智慧照護為核心,剖析「AI 新十大建設」如何落地各產業。此外,「次世代通訊應用暨資安協作國際論壇」也以「跨越 5G,邁向次世代」為題,探討資安與衛星通訊新趨勢,凸顯台灣在全球網通產業鏈的關鍵角色。
在產業戰略層面,此篇文章強調 AI 與能源是推動臺灣新一波成長的雙引擎。政府設定 2026 年 AI 產值上看 1 兆元、半導體達 2.6 兆元,顯示高速運算與智慧應用的需求仍在擴大。而在能源領域,國際能源總署(IEA)數據顯示,全球能源轉型投資首度突破 2 兆美元,意味著綠色與永續科技將是下個十年的關鍵賽道。為呼應此趨勢,文章指出,「創新經濟館」以「AI 串流百工百業生態系」為策展理念,展現AI在半導體、通訊、精準健康、智慧機械及能源轉型五大領域的整合成果。其中,國內參展單位在 AI 相關應用的比重高達五成,充分體現台灣科研與產業策略的聚焦方向。
此外,文章也特別介紹 環球睿視(Global View Tech)在論壇中展示的 AIspeakin 即時雙向語譯技術。這項由台灣自主研發的 AI 語意語音引擎,支援百種語言、涵蓋全球八成以上使用者,並具備高準確度與低延遲特性,讓與會者能即時跨語交流,實現真正「無國界」的科技對話。最後,文章回顧去年的展會成績:吸引超過 5 萬人次、促成逾 1,600 件洽談、媒合金額突破新臺幣 2 億元。今年 TIE 不僅擴大規模,更首度集結跨國創投與技服團隊,從日本、美國、新加坡到澳洲,全面提升國際鏈結深度。主辦單位也期盼透過此平台,讓台灣科技創新與全球產業合作邁向新里程碑。總體來看,此篇文章呈現的不只是展覽報導,更是一場「AI 與永續雙軸驅動的產業進化縮影」。從AI語音翻譯到能源轉型、從半導體創新到國際創投媒合,TIE 2025 展現了台灣在全球科技浪潮中不僅追趕,更正逐步定義未來產業的節奏。
閱讀完整文章:https://technews.tw/2025/10/16/tie-2025-ai-applications-driving-global-smart-upgrade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