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巴巴最新推出的 AI 應用程式千問所引發的市場震盪與產業連鎖效應。千問App 上線僅一週,下載次數便突破千萬,直接刷新全球 AI 模型應用程式的紀錄,甚至超越ChatGPT、Sora與DeepSeek等指標性模型,讓阿里巴巴瞬間成為全球 AI 消費端市場的新焦點。這股熱潮也反映在資本市場上,帶動阿里港股一度大漲超過 5%。千問被描繪成阿里 AI 策略的重要轉捩點。阿里過去的 AI 布局多著重在企業端,主要以阿里雲提供模型 API 服務為主;如今推出面向消費者的千問App,象徵阿里正式由To B擴張到To C戰線,意圖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型 AI 應用市場占得一席之地。千問基於阿里開源模型 Qwen3 開發,免費開放給大眾,並以可與用戶對話、協助完成任務、逐步融入生活場景作為主打亮點,使AI 代理概念真正落實到日常使用者手中。
千問所帶來的爆發式成長,不僅是應用端的成功,也將牽動上游 AI 基礎設施的擴建。法人與業界分析指出,阿里勢必加速部署 AI 伺服器,而與其合作最深的台廠英業達,將成為最大受惠者。英業達與阿里在 AI 伺服器代工的合作主要集中於主機板設計階段,英業達今年下半年已開始強化 L6 規格的出貨比重,並呈現逐季走升的態勢,不受傳統淡旺季影響,甚至確定手上訂單已可一路看到明年下半年。文章整理了英業達的整體伺服器產品結構,目前仍以輝達相關伺服器為最大宗,其次為 ASIC 與超微規格;再加上無論是全球一線或二、三線的雲端服務提供商均持續找上門合作,使英業達明年的伺服器業績有機會呈現雙位數成長,並迎來接單更為暢旺的周期。
文章以全球視角補充阿里在生成式 AI 領域的國際評價。權威機構 Gartner 近期報告顯示,阿里雲在四大全球 GenAI 技術創新領域皆位居新興領導者象限,為唯一入選這四大象限的亞太企業,與Google及OpenAI齊名。再加上阿里雲先前宣布到2032年將使雲資料中心能耗規模擴大十倍,更可看出其 AI 與雲端布局已從應用端延伸至長期基礎建設層面。文章不只描述千問爆紅的現象,也揭示其背後牽動的產業鏈影響,包括阿里 AI 戰略轉型、台廠伺服器供應鏈受惠,以及全球 AI 市場格局的進一步洗牌。對於關注 AI 技術、產業趨勢與台灣科技供應鏈的人來說,提供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前導視角。
閱讀完整文章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1162/9160429?from=edn_subcatelist_ca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