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位轉型新課題 萬物皆可駭 風險管理更勝防禦威脅

隨著物聯網技術迅速發展,硬體裝置、科技應用與技術服務也更加多元,伴隨而來的是人人無法逃避,且必須積極面對的資訊安全課題。

依據德國市調公司IoT Analytics發布的《全球IoT企業支出Dashboard報告》(Global IoT Enterprise Spending Dashboard)指出,全球企業物聯網(IoT)市場營收在2021年成長了22.4%,達到1,579億美元,略低於2021年預估年增率24%。預測至2022年底全球連接網路的IoT裝置將達到145億臺。該公司更進一步預測全球企業IoT市場將在2022至2027年,以22%的年均複合成長率(CAGR)增長至5,250億美元。

萬物聯網 資安把關人人有責

隨著物聯網(Internet of Things,簡稱IoT)技術的迅速發展,與其相對應的硬體裝置、科技應用與技術服務也變得更加多元化與廣泛性,再加上人工智慧技術(Artificial Intelligence,簡稱AI)的快速演進,進一步結合而成的智慧物聯網(Artificial IoT,簡稱AIoT),促使物聯網不僅能夠接收數據聯網,更能夠透過人工智慧學習分析數據與輔助決策判斷,成為萬物聯網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。

整個物聯網架構所涵蓋的軟硬體,包括:晶片、記憶體、傳輸介面(UART、I2C、SPI)、通訊協議(Wi-Fi、BLE、MQTT、LORA、Zigbee、Bluetooth)、應用程式、雲端平臺及內外部網路等,單一設備與各網路間的串聯關係也日益更加複雜化,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設備與通訊節點間的安全威脅與管理方案,這也是目前物聯網發展必須面臨的最大挑戰。小至個人用戶、企業、合作廠商、供應鏈體系、車聯網、智慧家庭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,大到智慧城市,甚至整國家的資訊網路,都正面臨著層層嚴苛的資訊安全風險控管考驗。

由此看來,不論是主動或被動,資訊安全幾乎已是現代社會人人無法逃避且必須積極面對的課題。那麼到底何謂資訊安全呢?以學理的方法來解說,資訊安全(簡稱資安)就是涵蓋網路、網際網路、雲端、端點、應用程式、應用程式介面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,簡稱API)及容器等各項與網路有關的安全機制。藉由建立一套相互配合運作的資訊安全系統、解決方案和策略,共同有效保護企業組織之數位資產。

以較為生活化的方式來解說,資訊安全就好比是一棟房子的保全系統,系統建構得牢不可破,就算有外來者想要入侵房子也沒那麼容易可以闖入,甚至還可以隨時偵測到房子周圍可能發生的緊急或異常狀態,以作為即早規劃風險管控的策略參考。

2022/07/13
作者:郭儀蕙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trademag.org.tw/page/itemsd/?id=7864633&no=21

Related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