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/11/01
Arm 於今(1)日舉辦 2023 科技論壇,以「The Future is Built on Arm」為主題,探討 AI 時代能為半導體產業帶來哪些發展和生態系整合的機會。
與會來賓 iKala 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表示,生成式 AI 是「軟硬體的交織」。他引述 Google Brain 前負責人 Jeff Dean 在 2017 年的預告,Dean 當時表示 AI 將會改變所有電腦設計,最初人工智慧是由工人智慧堆疊出的,到現在則是由 AI 再回頭塑造我們。
程世嘉進一步指出,當全球都加入優化 AI 的軍備競賽,軟硬體整合的特性也讓生成式 AI 成為台灣一次史無前例的機會,也就是軟硬體公司能走在一起, 製造業已經是台灣的中心,軟體產業則可將製造與應用相連結。他也觀察到現在許多台灣新創已和電子製造業著手合作,未來也有機會看到更多產業併購。
Arm 長久以來皆透過 IP 來因應市場軟硬體方面多元化的需求,讓開發者的開發過程更加順利。Arm 台灣總裁曾志光特別指出,生成式 AI 需要的硬體資源極高,除了算力要提升外,光在終端的語言模型大小可能就達 7b 至 13b,記憶體大小和記憶體頻寬都須提高,因此 Arm 今年推出新的全面運算解決方案(TCS23),包含了較上代算力提升 15% 的全新 Cortex-X4 CPU。
Arm 終端產品事業部產品管理副總經理 James McNiven 也預告明年將推出 TCS24,持續提升技術,再加上軟體公司針對各領域簡化生成式 AI 模型參數,軟硬體就可一起推進 AI 的民主化。
本日活動也請來了聯發科技執行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,由第一線視角分享生成式 AI 如何改變著半導體產業。他表示生成式 AI 有對 IC 設計產業帶來典範轉移的潛力,其影響力可分為兩個面向。
首先是產品,又可分為雲端和終端,生成式 AI 可帶動雲端領域的運算晶片公司成長,也能在終端為手機帶來除拍照、遊戲之外的新應用。
再者是為 IC 設計公司的生產力,像是用自然語言在龐大資料庫中搜集所需的內容,可對速度帶來大幅提升。他舉的另一個例子是許多開發者因較習慣使用 CPU 要跨到 GPU、APU 時有較高的門檻,有了生成式 AI 可用互動方式而非制式課程,引領開發者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