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新的網路安全事件中,AWS(Amazon Web Services)揭露了一起由俄羅斯駭客組織APT29發起的「水坑攻擊」,並成功將其破壞。此篇文章指出,這次攻擊的核心目標,是濫用微軟裝置驗證流程,讓駭客所控制的裝置能夠合法登入微軟服務。這個事件突顯出,即便是大型雲端平台,也無法完全免疫於複雜且隱蔽的攻擊手法。
文章進一步解釋了微軟裝置驗證的運作流程。當使用者嘗試用新裝置或新應用程式登入微軟帳號時,系統會提供一組「裝置代碼」,並要求使用者以已註冊的裝置掃描QR Code,進入微軟官方身分驗證網頁,輸入該裝置代碼以完成授權。作者指出,APT29正是利用這個流程的設計漏洞:由於申請裝置代碼並不需事先綁定使用者帳號,駭客可以先以自家控制的裝置請求代碼,再將代碼置入偽造的驗證頁面,引導受害者輸入,最終將帳號的登入權限綁定到駭客裝置上。
在攻擊手法上,文章詳述APT29如何操控流程。駭客破壞了大量合法網站,注入惡意JavaScript,隨機將約10%的訪客重導至由APT29控制的網域,例如 findcloudflare[.]com 或 cloudflare[.]redirectpartners[.]com,這些網域都試圖模仿Cloudflare的驗證頁面。駭客甚至使用base64編碼包裝惡意程式碼,透過Cookie避免訪客頻繁被導向,並在惡意網址被封鎖後迅速啟用新網址,展現出極高的運作彈性與隱蔽性。
針對這起事件,AWS的反應也被文章特別強調。本文指出,AWS在發現攻擊後立即隔離受影響的EC2執行個體,並與Cloudflare及其他供應商合作破壞駭客網域,同時通知微軟。APT29在行蹤曝光後,也迅速從AWS轉移到其他雲端服務平台,顯示出駭客在面對追蹤與阻斷時的應變能力。
在防護建議方面,提醒使用者與企業必須提高警覺。一般使用者應注意重導頁面來源、確認裝置代碼授權請求、啟用多因素驗證,並留意可疑操作指令。對於IT管理人員,則建議檢查與限制裝置驗證流程,採用條件式存取政策,加強監控與日誌管理,並強制實施多因素驗證,以降低攻擊風險。
總結來說,此篇文章不僅揭示了APT29水坑攻擊的操作細節,也讓讀者理解裝置驗證流程的潛在風險。事件凸顯,即使是雲端巨頭與大型企業,也必須持續強化端到端的防護策略,並落實多層防禦,才能應對愈來愈精密的網路威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