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新經濟時代,市場競爭規則正快速重寫。「大者恆大」的舊經濟法則,已逐漸被能快速解決問題、靈活回應需求的企業取代。文章指出,近年隨著雲端運算、生成式AI與資料治理等「看不見的技術」日趨成熟,它們正成為製造、金融、醫療、零售等產業突破成長極限的核心引擎。「這些技術雖隱身於日常營運背後,卻能左右企業的創新速度與出海步伐」,進一步強調,對於台灣企業而言,深化軟體與資料能力,並建立快速試錯與跨界合作的文化,將決定能否掌握全球產業變局的先機。
為協助台灣企業布局未來,2025年7月底舉辦的AWS台灣雲端高峰會,聚焦生成式AI與雲端創新的最新趨勢。作者指出,會中邀請了全球AI領域的領先新創與AWS重量級客戶與伙伴分享經驗,包括:
- 專注將龐大資料轉化為決策與行動的美國大數據與AI平台巨頭 Palantir Technologies;
- 將深度學習應用於製造業與機器人領域的日本新創 Preferred Networks;
- 憑藉生成式AI與演算法快速崛起、以AI模型加速研發的日本獨角獸 Sakana AI。
這些交流的目的,是引導台灣企業思考:「在技術快速革新的時代,企業與組織該如何善用這些『看不見的技術』,開創屬於自己的藍海?」
本文以三個案例,展示新創企業如何運用雲端與AI技術,加速創新與市場擴張:
- 聚焦應用場景,打好資料治理基礎 – Palantir Technologies
Palantir專注於將龐大資料轉化為可落地的決策與行動,並以嚴謹的資料治理與安全協議聞名。文章引用Palantir資深顧問Shon J. Manasco的觀點:「如今新創享有的條件,與我早年創業時相比,幾乎是奢侈。」他建議,新創應先鎖定有價值的資料與應用場景,再投入AI與算力,確保投資發揮最大效益。文章指出,這種策略可簡化為「找到金子、再投資鏟子」。 - 結合跨領域優勢與雲端資源,加速專業應用落地 – Preferred Networks
日本新創Preferred Networks以深度學習為核心,將AI應用於製造、機器人、醫療保健與生物科技等複雜場景。文章引用總經理Adiyan Mujibiya的說法:「台灣在半導體技術上的優勢,可為台日合作奠定堅實基礎。」透過自主研發AI專用晶片、結合雲端基礎設施,Preferred Networks縮短大型語言模型開發週期,顯示跨域合作與雲端運用正成為加速創新的關鍵。 - 快速採用最新技術,並與大型企業建立合作 – Sakana AI
日本獨角獸Sakana AI利用生成式AI與進化演算法快速崛起,開發出日語大型語言模型(LLM)與日語視覺語言模型(VLM)。文章指出,執行長David Ha強調,在AI技術更新極快的市場中,新創必須隨時將最先進成果落地,而雲端提供了彈性運算、快速部署與跨場景擴展的能力。同時,與大型企業合作,結合敏捷研發與規模資源,使創新影響力倍增。
作者進一步提醒,對台灣企業而言,無論規模大小,都能透過成熟的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,降低試驗成本、加速創新,並在全球市場驗證與擴張商業價值。文章以AWS在台布局為例:
- 從零介入科技計畫(ZIP計畫)、啟用亞太(台北)區域資料中心,到2025 AWS高峰會前瞻洞察交流,都是為了「讓不同規模與階段的團隊,以更低門檻進行創新實驗,並快速推向市場」。
- AWS提供成熟且穩定的雲端服務、靈活的AI工具組合,以及遍布全球的基礎設施與合作伙伴,協助客戶專注於產品與商業模式的突破,而非自行建置與維運昂貴設備。
本文最後呼籲,企業應善用雲端與AI能力,並在跨域合作中尋找資源整合與創新應用的機會,將這股創新能量轉化為推動產業智慧升級與維持競爭力的長期動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