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生成式AI逐步滲透日常生活,此篇文章揭示了OpenAI正企圖讓ChatGPT不再只是知識搜尋或內容創作工具,而是正式邁向能辦成事的AI助手。這項轉型的核心在於——把「購物」變成一場可在對話中完成的即時體驗。
OpenAI商務產品主管Michelle Fradin在接受訪問時表示,使用者與ChatGPT的互動中,其實有很高比例與「購物意圖」相關。無論是詢問產品建議、比較選項或尋找折扣,AI對話早已成為消費決策流程的一部分。她指出:「我們的目標是讓ChatGPT不只是幫你找資訊,而是幫你完成整個購物流程。」因此,OpenAI將電商交易流程整合進ChatGPT介面,使用戶能在同一場對話中直接完成搜尋、比價與結帳。
這一舉措被視為AI應用的一次關鍵跨越——從提供建議到執行行動。對話式AI不再停留於回答層面,而是進入可直接帶來經濟行為的階段。
在消息公布後,市場隨即出現明顯反應。根據文章指出,Etsy 股價當日大漲近16%,反映投資人對ChatGPT成為新電商入口的高度期待。未來,透過與 Shopify 的合作,旗下超過百萬家商戶(包含 Skims、Glossier 等知名品牌)將能導入此技術,讓購物流程從推薦、挑選到結帳都可在對話中完成,有效縮短轉換路徑並提升購物效率。
作者進一步對比指出,OpenAI這項策略,與Google及PayPal在AI商務領域的佈局形成鮮明對照。
首先,Google 目前的AI商務重心仍在「搜尋與推薦」。其 Google Shopping 服務已能整合AI搜尋與比價功能,但完成交易時仍須跳轉網站或透過Google Pay付款,代表Google依然維持「搜尋入口」的核心定位,將AI用於強化廣告與導購精準度。
相較之下,PayPal 則走「支付基礎建設」的路線。該公司致力於將自家支付功能嵌入各種第三方應用,近期也強化AI風控與「一鍵結帳」體驗,但核心仍圍繞在金流技術與交易安全。
而OpenAI的策略更為激進——其「即時結帳」功能讓交易流程完全收斂在對話環境中,使用者無需跳轉任何介面,即能完成付款與下單。這使得AI模型本身從「推薦工具」進化為「交易終端」,從搜尋鏈的前端延伸至最後一哩的結帳動作。
文章指出,OpenAI未來將進一步推出多品項購物車功能,並與Stripe 合作開發開源的「代理商務協定(Agent Commerce Protocol)」,讓開發者可擴展應用至票務、訂閱制、線上課程等多樣場景,打造AI驅動的「交易即服務(Transaction-as-a-Service)」生態系。這不僅改變AI應用範疇,更有潛力重塑網路商務的技術底層。
然而,本文也提到,今年9月中旬 PayPal 與 Google 宣布策略聯盟,推出「代理支付協議(Agent Payments Protocol, AP2)」,此協定以 Google Cloud 為基礎運作,旨在為AI代理服務建立開放的支付標準。雙方並將與超過60家品牌與金融機構合作,推動AI代理交易的可追溯與跨平台互通性,形成與OpenAI平行競爭的聯盟陣線。
因此,在全球AI電商競局中,出現了三條分歧但互補的戰略路徑:
- Google 著重「搜尋與推薦」,鞏固入口優勢;
- PayPal 聚焦「支付連結」,強化基礎金流網絡;
- OpenAI 則打造「對話即交易」,將AI推向消費體驗的核心。
本文最後指出,這場AI商務革命的關鍵,不僅是誰擁有最多數據或最快的AI模型,而是誰能掌握用戶決策的「臨界時刻」。若OpenAI能順利擴展規模並提升安全與信任機制,ChatGPT極有可能成為繼Google搜尋與PayPal支付後的第三大電商入口,甚至重新定義人們的消費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