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篇文章聚焦一個被AI熱潮推上檯面的英文關鍵字——prompt。多數學習者只看到它在AI場合的「提示詞」意義,卻忽略這個字在英語其實是動詞/名詞/形容詞三棲的多義字。文章以台灣與華語圈常見疑難為切入,從定義、詞性、語境、常見錯誤到翻譯建議與應用策略,教你在 AI、寫作、教育等場景用得準、譯得對。
文章先釐清多義結構,提醒用語須依情境切換,強調在AI場合 → 多為「提示詞」;在教育或戲劇場合 → 常指「提詞/引導語」;在一般溝通 → 形容「回覆迅速」。
作者提供一組可直接採用的對應表:
- AI/生成式工具:prompt → 提示詞/輸入指令
- 英文寫作/考試:writing prompt → 作文題目/寫作引導語
- 教學互動:prompt → 啟發語/引導詞
- 戲劇演出:prompt / prompter → 提詞/提詞員
- 形容詞用法:prompt reply → 即時回覆/迅速回覆
另外,文章整理一套可立即上手的運用心法:
A. AI/生成式場合
- 用語:提示詞/輸入指令。
- 技巧:撰寫 prompt 時,同步交代目標、受眾、限制、格式、評分準則,比單句命令更準確。
B. 英文寫作(TOEFL/IELTS/GRE)
- 用語:作文題目/寫作引導語。
- 技巧:先拆解 writing prompt 的主題、任務要求、限制(字數/立場),避免離題或漏答。
C. 教學互動與戲劇
- 用語:啟發語/引導詞/提詞。
- 技巧:在教學情境中,prompt 多是「讓對方說出來」的引導語句,重在開放式問題與情境提示。
本文強調,prompt 的正確使用不是考字典,而是對語境的敏感度。當你能在AI、寫作、教學三種語境之間自如切換翻譯與詞性,英文表達會更精確,專業度也更到位。面對AI浪潮,懂「提示詞」的語用與寫法,不只讓你與模型溝通更有效,也讓跨國合作更順暢——先懂字,再懂用,才叫會用 prompt。